《東進》:一場值得的文學“冒險”和精神“突圍”
- 時間:2023-04-18 09:12
- 來源: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微信公眾號)
- 作者: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微信公眾號)
《東進》是葉煒新作,是山東省十四五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嘉興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扶持項目和杭州市文聯的文藝精品扶持項目,也是“紅色魯南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
本書為抗戰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依托廣闊的抗戰時代背景,植根于中國英雄大地上生動的抗戰故事,以八路軍東進山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政委谷四喜、師長陳爾東、團長楊勇和鐵道游擊隊隊長劉玉勝等扎實飽滿的人物形象,錯綜復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廣的社會視野,演繹了在魯蘇大地上發生的抗戰英雄傳說。
一
長篇三部曲的冒險之旅
創作有尊嚴的小說
葉煒的創作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他擅長于書寫三部曲、多卷本的長篇小說。
《東進》并不是孤立的作品,而是葉煒規劃中“紅色魯南三部曲”的第一部,延續了他書寫長篇大部頭的習慣。
作家莫言談到長篇小說時提到,長篇小說是一種偉大的文體,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志,也是這一偉大文體的尊嚴。長度指小說的字數,密度指小說反映的信息量,而難度則是指長篇小說創造過程的困難,有如分娩一樣,創作長篇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
葉煒認為,長篇還有一個標志就是高度。高度指小說的思想,短篇小說可能沒有思想,而僅僅營造一種氛圍;中篇小說可能沒有思想,而僅構造一個精彩的故事,但長篇小說一定要傳達思想,這是一種表現作家價值觀的文體。作家用長篇小說來傳達他的思想和價值觀去影響讀者,所以,長篇小說不只需要熱鬧的故事充當骨肉,更需要作家強烈的思想表達作為靈魂。
《東進》是長篇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葉煒構想了余下兩部作品的內容。第二部作品《北征》是作為《東進》的互補的存在,小說將圍繞主人公艱苦卓絕帶領山東抗戰根據地骨干開赴東北進行解放戰爭的事跡,通過帶有傳奇性質的故事,反映這支革命隊伍在東北地區與敵人開展斗爭的犧牲精神。第三部規劃中的作品《入浙》則以耳熟能詳的南下干部為引子,寫到革命者在和平時期的犧牲和奉獻。
三部曲并不是散落的存在。它們從魯南大地輻射到全國,像珍珠一樣,而中國土地上的不屈精神和頑強信念則是穿珠的線。葉煒鐘愛書寫長篇小說,第一是寫作時間的緣故,作為的葉煒擁有寶貴的寒暑假整塊時間,他不舍得把這寶貴的創作時間用于中短篇小說創作。第二則是長篇這一文體最能表達他對世界的看法,表達他的思想價值觀。
“紅色魯南三部曲的創作是一次冒險之旅。但為了致敬那一片熱土,最大真實地抵達歷史的光明與幽暗之處,我感覺這樣的冒險是值得的?!?/span>
二
從劇本到小說的寫作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燭照歷史的真實質感
《東進》的最初構想并非長篇小說,而是三十集電視劇劇本。最初,葉煒接到家鄉有關部門領導的電話邀約,與山東電視臺的導演共商一個電視劇劇本的創作。
此前,葉煒創作的“鄉土中國三部曲”第三部作品《福地》初涉當地的抗戰歷史,對于純粹抗戰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他仍保持猶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葉煒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與素材,創作出了電視劇本。交付作品后,葉煒也在工作調動中安定適應下來,重新打開《東進》文檔,開始了電視劇本到長篇小說的創作。
作為電視劇本的《東進》最初只有一條敘事主線,根據八路軍“東進”山東的步伐,以所開展的戰斗和取得的勝利為主要背景鋪陳開來。為了增加故事的可讀性,小說創作則稀釋了電視劇本中過于濃重的歷史寫實,加入了一條副線——東進山東的八路軍對抱犢崮土匪的斗爭和團結,最后將其改造為抗日的重要力量。
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創作需要嚴格把控真實與虛構的“度” ?!稏|進》依托廣闊的抗戰時代背景,與革命歷史緊密聯系著,貼近史實、也貼近現實生活?!叭绻f此前大部分的小說創作是完全依賴于虛構和想象的話,這次的寫作卻不允許太過天馬行空。至少在史實方面不能虛構,必須按照大事不虛的原則來完成小說歷史的背景勾勒。但創作畢竟又離不開想象和虛構,要想還原歷史場景和細節,也要恰到好處地做到小節不拘。對歷史和材料的完全把握是創作的第一步?!?/span>
三
致敬那方熱土
一個寫作者的力所能及
《東進》的故事背景是魯南地區,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棗莊人,這篇熱土養育了葉煒,也成為供給他文學創作的原鄉。
和前面四個三部曲一樣,對于這個新的三部曲最初的構想,還是沒有離開他的老家魯南棗莊。棗莊是革命老區,八路軍在棗莊以抱犢崮地區為中心,建立了覆蓋魯南蘇北的革命根據地。這里有著淳樸的民風和優良的紅色革命傳統。
抗戰時期,包括鐵道游擊隊在內的地方武裝力量匯入東進山東的八路軍部隊。八路軍在這里建立了連接延安、蘇北、東北、浙江等地的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以八路軍東進山東的革命歷史為背景,以系列長篇小說的形式創作“紅色魯南三部曲”《東進》《北征》《入浙》,其意義和價值自不待言。
目前,以魯南革命歷史為大背景的長篇小說很少,以長篇三部曲的形式來書寫魯南百年革命史的大河小說并未出現。較為知名的單部長篇小說除了《鐵道游擊隊》等早期作品之外,很少再有其他知名長篇小說。能夠形成系列長篇作品并實現影視化改編,以反映不同革命時期的三部曲更是尚付闕如?!凹t色魯南三部曲”的創作是對魯南百年革命史的客觀反映,也是對魯南棗莊人民英勇無畏和世道人心的歌頌。
“紅色魯南三部曲”的書寫,是葉煒老師對黃土血地的敬畏和熱忱的呈現。重走故鄉戰爭遺跡,難以言表的歷史感充盈著葉煒的心,呼喚他拿起手中的筆,書寫歷史。
歷史在土地上流轉,眼前的斷壁殘垣、抗戰紀念園,已經很難尋覓當年的全部,但一塊塊青石、高聳紀念園中的紀念碑,眼前仿佛以依稀可見當時的硝煙,手掌所觸之處依稀可感當年的寒熱冷暖。一切都仿佛遠去,一切都仿佛在眼前。我知道,這一次自己在鍵盤上敲下的每一個字都區別于以前。面對過往歷史,背對頭頂蒼天,腳踏黃土血地,唯有心含敬畏,才能寫下每一個致敬先輩的文字。作為家鄉的游子,一個寫作者的力所能及處,無非是用手中的筆,刻下對這片土地的敬畏和感恩。
對于寫作者而言,作家的創作是在來路中找回自己成長的精神軌跡以及創作尊嚴之所在。
從魯之南到蘇之北,再到江之南,葉煒所求,不過是寫作的自在與生命的圓融。 盡作者所能,描繪一個時代的脈搏,書寫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恩。
(責任編輯:方婷)
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編僅作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所有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原文章信息:標題:《東進》:一場值得的文學“冒險”和精神“突圍”,作者: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微信公眾號),來源: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微信公眾號),來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7/c403994-3266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