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演奏方法及特點淺析
- 時間:2022-01-14-14-55
- 來源:好文網
- 作者:好文網
《蒙古人》包其其格樂 12歲 選自《少兒畫苑》國際少兒書畫大賽
馬頭琴是我國蒙古族非常具有特色的拉弦樂器,因為琴頭雕刻馬頭而得名,在我國的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當今,隨著民族音樂的發展,馬頭琴得到了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掀起了學習馬頭琴的熱潮。本文通過對馬頭琴樂器特點的分析,淺談其演奏特點及傳承的重要意義。
一、馬頭琴的特點
馬頭琴的聲音極具民族特點,時而悠揚婉轉,時而慷慨激昂,可以遼闊悠遠也可以悲愴蒼涼,能夠準確的表達蒙古族音樂的豁達寬廣、深沉粗狂的音樂特點。
首先馬頭琴最具特色的是其雕刻為馬頭型的琴頭,因為馬是蒙古人的好伙伴并貼近蒙古人的生活,這種琴頭的造型非常符合和貼近蒙古族的生活和審美習慣。如果說以馬頭為琴頭僅是外形特點的話,馬頭琴材質的革新更為其音色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將原有的皮面共鳴箱改為泡桐木板,并且將六角的共鳴箱改為現在常見的正梯形。且琴弦和琴弓是以馬尾作為材料現改為尼龍材質。這兩項改革徹底的改變了馬頭琴,使得馬頭琴的音色、音質和音量產生了質的變化。
相比于西方弦樂,馬頭琴和二胡之類的東方民族樂器都有較長的琴桿要占到整個琴體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典型的符合東方音樂審美的造型;而馬頭琴琴箱的正梯形造型既不同于西方提琴的曲線型琴箱又與二胡、板胡等中國胡琴的筒狀共鳴箱有比較大的區別,在琴弦的選材上是非常少見的尼龍弦,也正是琴弦和共鳴箱的獨特造就了馬頭琴特殊的音色和音質。
二、馬頭琴的演奏要點
首先學習每一門樂器最首要注意的就是演奏姿勢,對于初學者來說,正確的姿勢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器樂學習中姿勢的重要性就好比氣息控制在聲樂中的地位,可以使演奏者輕松自如的控制樂器,更快的掌握演奏技藝,并在表演時能夠更加完美的詮釋作品。
馬頭琴演奏大多是坐著進行,標準的坐姿為:臀部坐在座椅上不能太靠前也不能靠著椅背;雙腳呈丁字布,兩腿微分夾住琴箱,琴桿偏向左側;雙臂微微架起。馬頭琴持弓的方法除了些微的區別基本上與二胡的持弓方法相同,既右手虎口捏弓柄食指與中指放到弓桿上,無名指與小指則是鄉下用力頂住弓毛使弓子撐開。弓子與琴弦的觸點位置在琴箱頂部向下到碼子上方四指的位置。超出這一區間都會使馬頭琴的音色大打折扣。
其次拉弦樂器運弓的運弓是初學者尤其要注意的,它直接影響到音色的好壞。由于馬頭琴的琴弓不像二胡一樣夾在里外弦之間,而是獨立在琴弦之外進行擦揍,因此需要在運弓時將右手手腕微微向內翻確保弓毛和琴弦始終都保持直角狀態,這樣可以避免擦揍時因為受力不均而出現雜音。因為運弓方法與其他弦樂的區別,在基本功方面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對長弓練習的要求,由于是在琴弦外進行擦揍所以對弓子控制也要達到標準不能是弓子上下擺動或用力不均,所以在初學時一定要長期進行長弓練習,這樣才能在以后演奏中琴弓能一直以均勻的力道保持在正確的觸弦區間,避免因為基本功不扎實而出現各種各樣的低級錯誤。
和所有的拉弦樂器一樣,左手在演奏中是音準和音樂表現的保證,想要練習好音準首先要了解馬頭琴的定弦特點。馬頭琴定弦的方法有很多種,在初學時一般采用反四度關系定弦,既是外弦定為小字組的g,內弦定為小字1組的c1也就是常說的中央C,外弦到內弦構成純四度音程關系;當然到了學習后期由于一些曲目的要求也會用正四度定弦為d1、a,或者以正五度定弦為d1、a等等。需要解釋下所謂的反正四度、五度的意思通俗理解就是:從外弦到內弦構成四度音程即為反四度,而內弦到外弦構成四度音程就是正四度。
馬頭琴科學指法的養成有助于在演奏時可以更快更好的找準把位,使每個音都能拉的又準又穩,可以減少技術性失誤的發生。馬頭琴的指法又與其他中西方弦樂有著一些差別,比如在按把時虎口夾住琴桿大拇指扶住琴桿,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甲根部抵住琴弦,無名指與小指是用指尖頂琴弦而發出音節;而且不同于其他弦樂由于小指缺乏力量和靈活性而盡量避免使用小指的次數,在馬頭琴演奏中小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會被頻繁的用到,比如小指常常需要從外弦下面伸進去頂內弦,而且在處理一些彈音、挑音、滑音、雙音和撥弦的時候也會經常性的用到小指。因此有意想要學習馬頭琴的朋友也要注意加強對小指的鍛煉。